最关注|我校举行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成立大会
12月10日,由我校倡议,全球20多国30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发起的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eteorological Education and Sciences, IAMES)在我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成立大会。此次成立大会面向全球直播,共1400多人同时在线观看。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胡劲松、世界气象组织天气与减灾服务司原司长汤绪、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孙健,我校党委书记管兆勇、校长李北群及相关专家出席大会。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秦大河院士线上参会。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及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等协会发起单位代表采用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会。大会由我校副校长江志红主持。
校党委书记管兆勇致欢迎辞,他表示,协会的成立是为了更好汇聚“兼容并蓄、交流互鉴”的气象事业发展合力。学校将进一步提升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气象灾害等科学问题的能力,努力打造凝聚多边智慧、引领创新发展的全球气象共同体。
校党委书记管兆勇致欢迎辞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表示,希望协会不断深化合作,搭建教育信息、学术资源共享平台,探索跨国人才培养新机制,共同打造教育科研共同体。
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成斌讲话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表示,协会将会在解决气象教育资源发展不平衡、构建气象命运共同体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许小峰讲话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胡劲松表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严峻的形势下,南信大率先发出倡议,体现了作为气象教育和科研工作者的国际情怀和担当。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胡劲松讲话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表示,协会是南信大将特色优势与国际化发展深度融合的重大创新举措。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将一如既往给予南信大全方位支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讲话
在协会启动仪式环节,现场六家理事单位代表一起上台触动大屏,邀约全球合作伙伴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协会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后,校长李北群作了题为“应对气象教育挑战的信大设想”的报告。从担当、挑战、倡议三方面,介绍了我校与生俱来的国际化基因、多元的国际教育培训体系及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气候变化全球应对中的挑战与机遇,提出协会的四大战略计划,并汇报协会筹备进程、协会成员组成和我校在其中的努力与贡献。
校长李北群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秦大河院士在线发言,他指出,南信大团结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搭建协会平台,意义重大,责任重大。秦院士希望协会团结更多相关领域专家,大力开展国际合作,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能力。
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秦大河院士线上讲话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应用研究所所长Toshio Yamagata教授和韩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辐射委员会主席Byung-Ju Sohn教授发来线上祝贺,表示希望通过协会成立加强应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国际合作,共同提高各成员单位在大气科学及其交叉学科领域的教育科研能力。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应用研究所所长Toshio Yamagata教授线上讲话
韩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辐射委员会主席Byung-Ju Sohn教授线上讲话
副校长江志红主持成立大会
在同日举行的协会成员单位闭门会议上,与会人员充分讨论了协会的章程、组织架构、战略规划和2021年度工作等,并就各项讨论事宜达成共识。
据悉,经过前期的联络、商讨,国际气象教育与科学研究协会的倡议获得全球20多个国家30余所大气、水文、环境及相关学科领域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培训中心的书面支持。协会将以论坛、会议、研讨等形式增进大气科学及相关学科教育、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合作和领导能力;共享、开发教育与培训资源,促进气象教育与培训事业发展;通过合作办学、专业共建、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强高层次、国际化、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搭建国际合作高端平台,联合开展科学研究,解决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科学防治环境污染等重大科学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升大气及其相关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
往期精彩
最关注|青海省副省长杨志文一行来校调研
校园秀|红色经典《董存瑞》走进南信大
最关注|我校举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气候系统预测基础科学中心揭牌仪式
文字、视频: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图片:张峰
编辑:张可然
责编:盖雯
审核:方向